一、被動紅外探測器的探測原理
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絕對溫度(-273o)的物體都會產生紅外輻射,不同溫度的物體釋放的紅外能量波長也不同。人體有恒定的體溫,與周圍環境溫度存在差別。當人體移動時,這種溫度的差別所引起的背景紅外能量的變化將通過菲涅爾透鏡傳遞到熱釋電傳感器上,從而使得探測器檢測到報警信號。
探測區域內各種物體所發射或反射的無線電波都會的通過菲涅爾透鏡聚焦在紅外傳感器上,當環境內的物體沒有變動時,紅外傳感器接收到的光線能量是不變的,轉換到檢測電路上的電信號也是一個穩定值,探測器不報警。
當探測區域內有人走過時,人體發射出的大量波長10微米左右的微波,因傳感器對白光的抑制作用使得該紅外光能量比例較大,尤其當人體在菲涅爾透鏡的明區與暗區之間移動時,經菲涅爾透鏡聚焦在紅外傳感器上的信號會有一連串鮮明的強弱變化,轉換到檢測電路上的電信號也有一個個明顯的脈沖信號,若此脈沖的峰值達到報警檢測的標準時,探測器便被觸發報警了。
二、微波探測技術
根據物理學中的多普勒原理我們知道,當我們發射一種頻率的微波時,在其覆蓋的范圍內遇到物體時,會反射回來,若覆蓋范圍內有移動的物體時,反射回來的微波頻率會有變化。微波探測器就是可以發射和接收微波,同時檢測出發射頻率和反射頻率的微弱差異,并以此作為觸發信號觸發報警的。
三、什么是方向幕簾技術?
首先,我們需了解什么是幕簾探測器。幕簾探測器是相對于廣角探測器(探測范圍左右100度,上下90度)而言的,即幕簾探測器是一種窄角探測器(左右15度,上下90度),小角度探測使得其探測區域為一個狹長的區間,吸頂安裝用于防護窗戶時,就像是一道扇形幕簾掛在窗前,所以稱幕簾探測器。
幕簾探測器一般都具有方向識別性,即可以識別信號的移動方向(由外到內或是由內到外),并可設定由外到內移動的信號觸發報警,而由內到外的信號移動則不報警;且當發生由內到外的信號移動后,可設定一定的返回時間,在此返回時間內由外到內的信號移動也不會報警。
幕簾的方向識別性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功能,它貼近用戶的正常使用習慣,且可以杜絕因室內由小寵物而產生的誤報警情況。
四、什么是雙鑒探測器?市面上常見的雙鑒探測器有哪些?
為了克服單一技術探測器的缺陷,通常將兩種不同技術原理的探測器整合在一起,只有當兩種探測技術的傳感器都探測到報警信號時才報警,此類型探測器可歸類為雙鑒探測器。雙鑒探測器的在防誤報性能上有著突出的優勢。
市面上常見的雙鑒探測器以微波+被動紅外居多,另外還有紅外+空氣壓力探測器和音頻+空氣壓力的探測器等產品。
五、什么是防寵物技術?
一種是物理方式,即通過菲涅爾透鏡原有的防區分割技術將探測區域劃分為幾個小塊,小動物無法占用兩個以上的區域,所以可以在探測器中設定只有當報警信號占用兩個以上的區域時,探測器才觸發,以此來降低由于小寵物走動引起誤報警情況。
第二種方式是采用對探測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分析的方式,防寵物探測器主要是對探測的信號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分析其中的信號周期,幅度,極性。這些因素具體反應出移動物體外形、體積、速度、熱釋紅外能量的大小,以及單位時間內的位移等特征。探測器的微處理器將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由此判斷信號源是人還是小動物。
六、抗白光原理設計及實現原理
探測器使用的透鏡是射式光學系統,是多面組合一起的透鏡——菲尼爾透鏡聚焦在紅外傳感器上。通過透鏡后,白光被大部分過濾,而紅外輻射幾乎全部通過,加之紅外傳感器本身對白光不敏感,只對紅外及時做出反應,從而實現抗白光干擾。
七、什么是單脈沖和雙脈沖工作模式
單脈沖工作模式是指:探測器只要接收到一次脈沖觸發信號(環境能量的急劇變化會被紅外傳感器感應到并在內部電路中輸出一個脈沖信號)就報警。這種工作模式下,探測器的靈敏度較高,可使用在環境良好且相對封閉的室內區域。
雙脈沖工作模式是指:當探測器接收到連續兩次以上的脈沖信號時才報警。絕大部分情況下,引起探測器誤觸發的信號只由一個脈沖波動,因此,采用雙脈沖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誤報警的概率。在環境較惡劣或者相對開闊的地方,建議采用雙脈沖工作模式。
八、探測器的安裝注意事項
壁掛式的雙鑒或單紅外探測器安裝高度一般為1。8米—2。5米;要避免安裝在有強烈氣流出入的地方,雖然探測器有很強的抗白光和抗射頻干擾性能,但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對其工作的影響,建議不要安裝在有陽光直射和有強電磁干擾(如空調機)的地方;帶微波的探測器還要注意不要安裝在有大型金屬物體附近;有線線路要避免與強電電纜一同布線安裝。在干擾較強等環境不理想的地方應雙脈沖工作模式并降低探測靈敏度。
最新安防評論